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频道(2019)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加减乘除”看变化

从零到整,几十年来,我县水利设施建设体系逐渐形成、完善
做活水文章 清流润岛城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9年9月17日 16:2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把最后一筐作物搬上三轮车,王阿民骑车将爷孙俩忙了一个上午的劳动成果送往附近的农贸市场销售。

  坐在路边小憩的爷爷王增富告诉记者,自己小的时候,家里都靠父母守着几分薄田过日子,“别看阿拉岱山是海岛,四面都是水,但喝水、种田还是得靠天。”

  缺水,缺水,缺水!水资源的匮乏,让65岁的王增富至今记忆尤新。

  破解“水的难题”,是岛城一代又一代人的渴望。

  几十年来,从岛城修建起第一座水库,到海水淡化、大陆引水工程开展,再到保护水源,营造水生态文明之美,岱山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渐渐绘就了一幅兴水惠民画卷。

  如今,山还是那山,地还是那地。然而,曾经的贫瘠,因为水的滋润,已经成为历史。

  困苦煎熬 盼望水利之兴

  据《岱山县志》记载:县境各岛多低丘,水源短浅,农田用水赖河池,1929年蓄水量仅200万立方米左右,遇晴易旱,长期靠天种田。

  “储水的设备,最初是家里褐色的大缸,后来是左邻右舍的几口水井,到了干旱时节,邻居的井水也见底了。”有老人回忆,那时候,男人们要到半山腰的坑道井吃力地挑水,一趟又一趟,扁担两头之下,不时溅出水花,打湿了往返的崎岖山路,也打湿了深棕色的脚背。

  岱山百姓在困苦煎熬中盼望水利之兴!

  1954年2月,枫树、司基两村合建岱山有史以来第一座水库——大田弄水库,库容1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700亩。1956年合作化后,水库建设铺开,次年,建成小(二)型水库6座,小(三)型水库23座,山塘31只,蓄水能力365.5万立方米。

  1958年起,岱山掀起群众性水库建设高潮。是年,岱山岛磨心、小长坑、南畚斗和小长涂山大岙、衢山岛洞礁等水库相继动工。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岱西、岱中等地就开始配套建翻水站。群众们则通过屋顶改造,经管道接过滤池入水柜。各地还大力挖掘大大小小的饮水井、机井、坑道井、沉井。

  群众建设热情高,但可惜的是,受制于自然条件,我县仍然是个严重缺水的海岛县。数据统计,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约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484万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拥有量的五分之一。

  开源节流 缓解用水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间,岱山水资源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4年,岱山在本岛建设了第一座处理能力大2000吨/日的海水淡化厂。紧接着,衢山、长涂、秀山等岛屿相继开建。目前,全县海水淡化总规模已经达到3.78万吨/日。

  2008年5月,我县建成了岱山引水一期工程,从定海区马目黄金湾水库引水至岱南平地水库,每日可引水量约为1.3万立方米,年引水量约400万立方米。

  此外,我县深度挖掘本土潜力,实施库库联网工程。以岱山本岛为例,小高亭水库、岱南平地水库、磨心水库、枫树水库、洛沙湾等8座主要饮用水水库间的原水都可以实行实时调度。这样一来,我县水厂从原先的单一水源取水模式转变为多源取水模式,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性水事故能力进一步提升。

  目前,舟山市大陆引水三期岱山段工程正处于紧张施工阶段。该工程完工后,我县每日可增加原水补充6.9万立方米,这将极大地提升我县的供水保证率。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5年开始,我县还搭乘“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的快车,迎来了水资源发展的迅猛期。

  “开源节流,不仅要让城乡居民有水喝、方便喝,还要让大家喝到安全的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沈伟富说。

  海岛人民要喝水,而且要喝更好的水。2015年,小高亭水厂深度处理水改造工程正式通水,在常规净水工艺的基础上,去除水中超标锰、铁和有机物,保留有益矿物质并增加水的含氧量,最终达到提升水质的效果,给老百姓的健康又多了一重保障。

  本地水资源开发、海水淡化、大陆引水工程,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民生用水,更保障了岱山经济发展。

  以生态优先 续写水的故事

  过去底子薄,水利投资小,结构单一,谈不上大项目、大手笔,更谈不上水生态文明之美。如今,70年过去,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岱山水利改革发展的水平和总量不断提档升级,内涵和层次也不断丰富。

  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岱山以生态优先,为创造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写好“水的故事”。

  在高亭镇浪激渚村,一条总长1公里多的塘墩河清水缓流,不再是居民记忆中的“垃圾河”。这是我县“五水共治”的一个缩影。

  现在的岱山,各项水利工程科学布局,积蓄着发展的巨大能量。补短板、强后劲的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步伐,城乡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河长制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水科技、水文化翻开了新的篇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海岛“逐梦”的水利人来说,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统筹考虑经济结构调整、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内容,科学谋划水利工程建设,蓬莱“水”的故事只会越写越精彩。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本报记者 张瑾 通讯员 张浩 张沙平 童晔璐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岱山县召开“大综合一体化”协同...
新增2家省级美食体验店 “仙岛鲜...
文化特派员:牵线搭桥 节前送温暖
春节临近 慈善情暖千家
我县3家企业荣登浙江民营企业数字...
我县开展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
【攻坚突破 实干争先】2024年我县...
年味浓浓 百姓欢颜
探索“订单”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天目山一号”...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