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亭镇的竹屿社区出发,车子轻快地行驶在环北线上。这是岱山本岛内重要的交通及景观道路。宽敞的四车道,两边的行道树高大成荫,中间四季花海隔离带,给人视觉和心情的愉悦。但是沿路两边,如果没有民居,就如一个美人高冷,又缺乏灵气。这条路线是我每周至少一次必经之路,它连结着我们的乡村老屋,让我奔向母亲的怀抱。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环北线两边的民居旧貌焕新颜,给岛城绘就了一幅江南水墨画。车子行驶到北峰生态果园一段,“孝人岙”进入视线。80多户人家整洁的白墙黑瓦,绿树掩映,不愧为“精致村落”。到立着村口石“泥峙”的这一段,左边行道树外是一片水稻田,水稻田边的民居经过立面改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淡彩次第展开,让过往行人恍然之间感受时光流转,怡然自得。
桥头曾是除高亭外岱山本岛最热闹的集市,是“蓬莱十景”之一的“石桥春涨”所在地。“一字街头古石桥,桥边春水泊轻桡。浪花泛处桃花落,点点飞红送暮潮。”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已隐进历史的画卷,但今日的桥头呈现出另一番令人驻足的亮点。每次经过人民西路菜场这一段,我总要放慢速度,欣喜于这里的变化。统一规划的民房,今年初又经过外立面改造,连围墙都一般高,院子一般大,更显规整。葡萄架、柿子树、桔子树、白枣树,月季花、绣球花、百日草、马蹄莲,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果木花卉,从院中伸展出来,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满心欢喜。围墙下的小花栏里,红色蓝色矮牵牛笑得热烈奔放。道路宽敞、整洁,“道乱占,车乱开,摊摆乱”现象全都消失不见。“桥头”、“老街”,青铜质感的指示牌把行人引入这个历史文化村落。而我因顺从着归属之心,继续向前。进入环北线岱西段笆弄村口,往北,拐入我们的弄堂,这里有我温暖的家和亲爱的妈妈。
我们的家,曾经那么破旧。小石头垒成、石灰抹的墙,木头门窗,竹篾披皮,小竹竿当椽子,屋顶上盖着黑色的瓦。上世纪70年代,这一带还是一片废墟,零散的民房都一个模样地简陋。老鼠和蛇是屋里的常客,我曾见过灰色的蛇从板壁上爬下来,钻进石灰裂开的石头墙里去。也见过大老鼠从床顶跑过,小老鼠在床底下的泥洞里伸出头来,跟我比谁的眼睛更发亮。黄鼠狼经常半夜光顾,吓得鸡呼天抢地。黄蜂咬破竹竿,钻进去做窝,一副不可侵犯的架势。麻雀、蝙蝠住在屋檐下,黑色的、白色的屎掉落下来,仿佛在宣布领地主权。在台风季里,我们更加担惊受怕。风雨中,瓦片会被突然揭起,横飞出去,犹如一个个致命的暗器。竹篾批皮往两边滑落,还有破了烂了被老鼠咬的洞,雨水可以直接落入屋里,屋里到处是接漏水的盆和桶……最残酷的记忆是那年我爹病重弥留之际,农历8月大风水,爹躺的大床上面漏水太严重了,妈只好把一床棉被铺在了床顶吸雨水……
现在,我来到妈妈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老屋的样子,那是我们姐妹仨出生、成长的老屋,刻印着过去岁月的痕迹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我20岁那年,我们终于实现了理想:拆了老屋,原址造起了一幢二层小楼。现在,在阳台乘凉,放眼四周,这个曾经的废墟上,也早已一片高楼林立。村道宽敞,路灯明亮,小公园、小景观,到处可见。家家户户院里院外,各种果树花木充满生机。平时在县里、市里上班的人们,休息时都喜欢往乡村跑。确实,现在的美丽村居魅力无限。我每周沿着环北线走,每次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我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其实我也可以换条线路走,比如走浪仇线,经过岱西的长欣路,再到我妈妈家。早就听说,通过小集镇改造,那一带不仅民居环境焕新颜,村民的新生活更是美丽便捷。正是桃子、葡萄上市的季节,还可以顺便逛一下生态果园,买点水果,带给我亲爱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