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经济  >  现代渔农业

岛上的盐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20年8月10日 10:31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那天,我站在南浦250多亩的盐滩中,感觉就像站在年少时路过的那个盐滩,耳边总是传来许多不同的声音,有盐民挑担时扁担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有嘈嘈杂杂的脚步声,有拖拉机“突突突”发动的声音,一切糅杂在一起,隆隆地叩击着脚下的这片盐滩。

  眼前的这片盐滩,是岛上遗留的最后一片盐滩,远处,是见证岛上盐业史的岱山盐业博物馆。有史记载,岱山的祖辈们从唐代中叶开始,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最原始的刮泥淋卤到清代中期的煎煮法,再到嘉庆年间的盐板,面向大海,向大海要盐。后来,解放后的盐民们,从不知多少代人的制盐劳动实践中,摸索出了滩晒,开展了技改滩、标准滩、滨海取咸,以及平顶保卤池、黑色薄膜垫底结晶等,这不仅降低了盐民们的劳动强度,而且产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

  盐,曾是一代又一代海岛人的生计、烟火和生死。年少时,我不懂盐的历史,但我亲眼见过盐民的辛苦。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就在双峰盐场,在每天上学必经的那条路上,总有人在装盐、运盐,一路是盐的味道,盐民们汗水的味道,农用拖拉机柴油飘过的味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特意走近挑盐人,去闻盐的味道。但那味道其实并不好闻,苦涩的咸味,夹杂着汗水味、臭脚丫、塑料薄膜的味。整片盐区都散发着一股热气,闷热、炙热,总之是说不上来的热。那天,我站在那里,看着一格格盐滩,觉得整片盐滩像个割裂开的镜子,仿佛望不到天。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盐民的辛苦,哪怕我只是看到了表面上的那一份辛苦,但是那个场景,直到许多年以后再回望,依然能够感受到。雪白的盐坨边,炎炎烈日下几近赤裸着身子的盐民们,黝黑的身上流淌着汗水,有些肩膀上是肿的,烈日下穿在脚上的是厚厚的雨靴,老远就能感觉到那份闷热。如今,站在南浦的这片盐滩上,我似乎又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场景,甚至看到了历史深处的先祖,流着血与汗,隐忍着,奋斗着,在靠天吃饭的艰难岁月里,在日头下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的劳作,在大雨、风暴、台风等灾害天气里与天抢饭。

  翻开海岛煮盐的历史,从历史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岱山的盐业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分散轮流晒盐到全面实行股份合作的专业化盐场;从单一原盐生产走上盐、工、副综合发展道路,盐场的变化,侧面印证了盐业的发展,从中亦可以感知一个海岛的变迁。

  许多人说盐是白色的,其实,它不只是简单的白色。在盛夏时节,在大太阳底下,路边一个个盐坨,白得发亮,亮得让人睁不开眼;在阴天的时候,它是正常的白,不染尘埃的白,让人心生敬畏的白。盐,是海的结晶,带着海的记忆。没人说得清,一粒盐,从大海来到陆地,从无形的水化为有棱的晶莹,经历了多少磨难。就算是老盐民,也未必数得清,盐民们挑着一担担的盐,堆起一个个盐坨,从漆黑的凌晨到霞光碎影的夕阳,留下了多少汗水和脚印。

  晒盐很苦,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愿意一辈子在盐场里待着呢。但是,盐业是海岛人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虽然苦,还是得干。乐观地说,海岛人民不怕吃苦,大海造就了海岛人淳朴不怕苦的性格。但淳朴的盐民们也曾喘不过气来,忍无可忍,最后爆发了。1936年7月,岱山岛上发生了大规模的盐民暴动。愤怒的盐民焚毁了国民党秤放局大院,打死了伪秤放局局长缪光及20多个反动盐警和职员,迫使国民党政府及其盐务当局取消了“产盐归堆”和“渔盐变色”的反动条令。毫不夸张地说,轰轰烈烈的盐民革命,改变了海岛的历史。贱如蝼蚁的盐民,在大历史的背景中向大海讨生活,向一粒盐求乞,渴望的只是延续日子,活下去。

  250多亩,南浦的这一块盐地,是绿海公司保留的。绿海公司留下这片盐地,看中的是什么,是它能够产生多少的效益,还是看中它将来的发展呢?无可否认,能够保留这样一片盐地,对于岛上的人们来说是幸福的。无论盐业如何发展,对于岛上的人们来说,唯有岱山的盐地才能产生出属于岱山的独特的盐味。

  一位昔日走南闯北多年,年过不惑之年的负责人,对着眼前的这块盐地,深有感触,带着几分可惜,带着几分怀念。在他年轻的那几年里,正是岱盐发展得最辉煌的时代,那是一个已经凝结在纪念碑里的时代,是属于整个岱山的荣誉。他说,那时候,金华等地做火腿生意的人哪怕盐的价格再高,还是愿意来买这里的盐,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外地的盐只能腌制到表面一层味道,唯有岱山的盐,能够腌得入味,腌到最深处,味道才足够,而且用岱盐制作的卤水是不会发黑的,所以当时岱山的盐很受欢迎。盐业对社会贡献很大,村级的集体经济靠盐、老年人养老靠盐、中学也靠盐,所以才有盐业中学,原来我们当初读的中学,不只是因为与盐场很近,而是因为那些盐,才可以坐在学校里读书呀。

  随着盐场的消失,盐民彻底告别了晒盐生涯。但我们知道,盐,并没有撤离我们的生活,只是岛上的盐,有了自己更好的选择。我相信,对于岛上的我们来说,那段关于盐的历史,是丰盈岁月不可或缺的事物,是横亘于生命的骨髓。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慧慧 初审编辑:陈慈君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税收大数据“画像” 助力海岛经济...
医防协同促健康 我县开展中老年人...
岱北水厂加紧建设 工程总进度过半
浙江省十一县市(区)中国画作品...
更便捷 更优惠 更灵活 我县进一步...
岱山岛新增为台风登陆点
国网岱山县供电公司:未雨绸缪迎...
我县再添2位“浙江金蓝领”
舟游列岛 携手共进 岱山文旅开展...
县工会志愿服务大队举行成立三周...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