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引发社会强烈关注。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通知从严格限制时段时长、严格落实实名验证、强化监管、积极引导四方面,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打造清朗网络环境,这则通知可谓是下了一剂“猛药”。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倡“未成年人防沉迷”意识成为当下共识。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远高于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其实,早在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其中就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进行了明确规定。此次新印发的通知,对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作出了更加严格的限定。监管部门从游戏的初步探索到网信办“清朗”行动,再到现在的国家出手,拿出“硬态度”、出台“硬规定”,此举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体现。
源头抓起,让“防沉迷”落地有声。学习、生活、交友,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互联网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欲。众所周知,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依赖。沉迷网游不仅已经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还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为防止网络沉迷,近年来,众多网络平台推出的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许多游戏虽然明确注册登录需要实名制,平台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依然有许多的漏洞与短板。究其原因,还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想要改变现状,必须动真格。在技术上多花功夫,在内容上多做把关,坚决严查,扎紧防沉迷“篱笆”。
多方联动,有效堵住防沉迷漏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在抓好从严格限制时段时长、严格落实实名验证、强化监管、积极引导四方面的同时,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相关部门当加强监管,创新监管模式,严格落实此次通知做出的相关规定,对心存侥幸、敷衍应付的企业,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对于违规行为给予严惩,一旦出现疑似未成年人使用账号进行查处封停等,严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引导平台健康发展,扎实推进防沉迷工作。父母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网络行为,加强关爱陪护和约束规范,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学校要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学校加强教育引导,加强网络素质教育,切实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丰富未成年人课余生活。唯有多元共治,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才能见到实效。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参与,多元联动,群策群力,形成落实防沉迷的社会合力,才能携手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