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网络暴力,我们都知道社会危害有多大,非理性的人肉搜索、造谣传谣、讽刺漫画,造黄谣等手段层出不穷,侵犯当事人权益只是小层面,当上升到全民关注的社会事件时,就会影响广大网民的道德价值观,阻碍和谐社会构建进程。
网络暴力的主力,我称之为“杠精”,他们往往都信仰着一条定律——万能杠律,只要想杠,就没有杠不出的角度。为什么网络上的杠精会越来越多?一是他们很闲,网络的匿名和神秘性为他们提供了安全壁垒,默默无闻的他们在虚拟世界里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犀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当这类人群达到一定数量时,网上的评论就会一面倒,网络暴力顺势而生。二是满足虚荣心理,那些在现实中没有话语权、主导权的网民,在网络世界中得到更多的追捧和支持,虚荣心得到极大膨胀,即使对目标事件了解不彻底、观点偏激,依然会大肆宣泄,追求“制裁者”的地位和快感,冲破道德底线,触碰法律束缚。三是执法漏洞,每个社交平台都有账号审核、信息审核、发布内容审核,但还是有很多有害账号“逍遥法外”,即使频繁地发布负面信息,最多禁言几天还是会放出来,继续在键盘上潇洒,又会畏惧什么呢?
保送女研究生因为染粉色头发被网民质疑不配当老师,照片被大量搬运和评论,她为了反击维权付出了半年努力,但是悠悠之口难堵,最后患上抑郁症自杀,成为网暴下的牺牲品;14岁澳洲少女无故遭到陌生网民谩骂长达八年之久,还“人肉”其她的家人和朋友,践踏他们的人格和尊严,最终抵挡不住这个充满恶意的网络世界,用死亡换得解脱;近日发生在广州地铁8号线“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遭女子曝光”事件,也是一起经典的网络暴力事件,该女子在知道大叔是清白的情况下,仍然在网上发布当事人相关信息照片,进行人身攻击和恶意带节奏,发文网暴、操纵舆论导向,最后当事人采取报警,事件才得以平息......近年来的网络暴力事件只增不减,到底怎么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网络暴力?
价值观引导,我认为这是最根本的途径。“言无刀锋,却能杀人”,引导正确的三观导向不仅是在高中、大学,未成年人更迫切地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将偏激、跟风、传谣等这些无知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从小培育独立的思考方式和正确的道德认知,形成正能量、积极向上的社交圈群,才能有效减少如今出现的盲目跟评现象。
平台监督,为键盘侠带上“紧箍咒”。部分社交平台为了保持平台的活跃度和流量,对营销账号视而不见,默认其发展壮大,无形之中成为网络暴力的助推器。为了每个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应全面推行账号身份实名制,利用大数据算法,严格识别造谣传播、恶意煽动等网络暴力信息和关联账号,对已发现的有害账号进行严格处置,而不是禁言三天,出来后又是一个“网络喷子”。
加强整治力度,而不是纸上谈兵。近年来的“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被整治的账号不计其数,但仍有很多账号搞擦边球,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成了漏网之鱼。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要对网络暴力实施者依法严惩,更要解决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严格管控网络舆论场,手握法律利剑扼杀“网暴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