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高亭山外码头变成了灯光闪烁、热闹非凡的“网红夜市”。每到夜幕降临,一大群年轻“摊主”涌入山外码头,打开行囊,开始了他们的“摆摊之旅”。多个临时摊位依次排开,有清凉解暑的个性冰饮料、童趣可爱的“动物穿衣”、怀旧浪漫的“露天电影院”...在这浮华背后铺开了一条新鲜源泉的欢乐之路,更高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地摊经济由来已久,虽然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曾经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而不能“登堂入室”,但如今伴随着网红、流量的额外加持,使摆摊的商品特色化、形式多元化、理念潮流化,再加上地摊经济的便捷性和大众性,让地摊经济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一众“高大上”的经济消费领域脱颖而出,更是消费多元化的现实写照。
如何让推销最大化,这一代的年轻人无疑是掌握流量密码的,笔者认为有四点原因。
解锁“新形式”。地摊经济发展至今,传统的简单吆喝吸引消费者眼球已经被淘汰,如今的地摊重点在一个“摆”字,将卖点最直观、最明显地摆出来,直接抓人眼球。背景板、小道具、装饰品一应俱全,灯光打下来,满满的氛围感拉满,让人一探究竟的欲望不就出来了?在广告牌、杯子、包装袋印上一些“谁懂打工人”“这恋爱酸酸甜甜”等“网言网语”,设计点可爱、精准的小心机装饰,为夜市再添一把“热情之火”。
开展“云摆摊”。“地面”上的消费者是吸引过来了,那些“云消费者们”呢?不仅要拉住老顾客,更要发展新顾客。年轻的摊主们将摊位拍摄成短片或短视频,经过后期完善,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云上”传播输送,有的甚至开始摆摊直播、在线接单。各个摊位旁边的拍摄支架成为了标配道具之一,形成线上线下无缝“开摆”的新模式。
设计“新卖点”。摆摊的门槛虽然比较低,但是要想增加消费人群和长久性,也要花心思去经营,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也会“落败而归”。除了创意玩具、手绘文创、手工艺术品之外,山外的夜市前几天新增了一种“动物外衣”的亲子玩法,父母穿上各式各样的动物外套,牵着小朋友摇摇摆摆地前行,充满童趣和欢乐。
提供“强支持”。地摊经济不同于在菜市场外的那些流动摊贩,在确保安全和环境整洁的前提下,实现合理分配、共同监督。而公安部门利用地域便捷性和人群集聚性,适当地进行反诈宣传,效果更是事半功倍。在发展地摊经济大背景下,每个摊主都为GDP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而相关部门也为地摊经济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将“夜市”这把火越烧越旺。
地摊虽小,覆盖的也是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希望地摊的经济模式能摆出“新花样”、换发“新活力”,为推动经济发展注入强力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