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装载机来回穿梭,农户将百吨有机肥喷洒至农田内……近日,作为我县水稻高产区之一的生态稻田示范基地,高亭镇大峧村正联合周边百亩农田进行连片整治(据《今日岱山》11月7日报道)。
农以地为本。我们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的基本情况是人多地少水缺,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齐全、高产稳产、生态良好,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无论对于端牢中国人饭碗,还是鼓起农民钱袋,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耕田提质量,丰收有保障。去年,我市启动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每年安排1000万专项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三年时间建成“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质量农田1万亩。今年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成火箭盐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整治抛荒地700亩,完成土地流转800亩,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克服农田分散经营、资金紧缺等困难,铆足干劲,加快建设,把越来越多“小格田”变成“大沃田”,就能为稳定农业生产提供扎实基础支撑。
“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只有管好用好,才能发挥应有效益。一方面,应在已探索田长制、管护员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田管护规章制度,确保责任明确、机制长效、监管有力。另一方面,应调动农户、经营主体、专业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管护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管护能力和水平,使他们从中有更多获得感和成就感。
坚持藏粮于地,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我们在夯实农业基础、推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中,就会有更充足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