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东湖,漫步湖畔,眼前的“天下第一水石盆景”的绝美风光在时光隧道的记忆碎片中翻找呈现,二十几年前我是来过东湖的,是沿着湖堤旁围墙边小路步行而过的熟悉,却忘了是坐舟行还是步行去的。所以当领队说我们可以坐单次乌蓬船时,心中是一种奇妙的新鲜感。
四人一艘的乌蓬船,我们俩俩相对而坐,小小的船头裹紧了我们,我旁边是介玲,慧英和小红相对而坐。小红说要感谢我和慧英,平衡了她俩的体重。我们在相互道谢的笑声中被船夫打断,他提醒介玲往旁边移,不要太靠中间。介玲屁股一挪,乌蓬船稍稍一抖,我们哗啦啦的笑声穿透青幽的湖水,惊扰了下面的鱼儿。
船行几十米,我一边提醒师傅千万稳住,一边不时转头回望他摇撸的样子。要掌控这无动力的乌蓬船,技巧和力量缺一不可。橹是用绳索系在船尾橹头的支点上,船夫坐在船尾,他的右脚套上橹,摇橹时用右腿的力量带动橹来回拨动水,利用水的反作用力推进木船。有时他也用一双手助力划动双桨,他巧妙地用改变橹的扳动角度,起到船舵的作用,使船转向。
我们乘一叶扁舟,穿梭于狭窄的水道间,犹如置身于一个天然大盆景。船夫向我们介绍东湖是86版西游记“子母河”拍摄地,这里从汉代起在此青石山采石,才形成悬崖峭壁和沉幽深潭。千年的斧凿刀痕,不经意间造就了今日悬崖峭壁、碧波荡漾的奇景。湖水悠悠,映照着峭壁上的青苔与藤蔓,仿佛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沧桑。抬头仰望,凹凸不平的崖壁表面颜色深浅不一,洞穴形状各不相同,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崖壁及崖壁所组成的洞穴像神奇的天兵天将大刀阔斧后的痕迹,我们禁不住为先人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发出感叹。
近观的形式是乘船入洞,在崖壁之下感受东湖。船夫提醒我们双手不要伸出船身,抬头看前方一个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舟通行的岩洞,洞身是薄薄的石壁,俨然一扇门,我们与洞壁擦肩而过,不免赞叹船夫的技术活分毫不差。不知为啥船夫没有将我们带入据说是最奇妙的近观陶公洞与仙桃洞,有未进二洞等于没有到过东湖之说,也许是想让我们留点下次的念想吧。
相比我们第二天游走的东湖,同样是碧波荡漾的水面,鉴湖的水是明亮清透的绿,湖水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两岸绿树成荫,有几只白鹭宁静地栖息在岸桩,鉴湖之美是江南女子宁静明媚的美;东湖的水是深沉浓厚的绿,碧潭岩影,空谷传声,仿佛照得见千百年前凿石工叮叮咚咚的敲击声,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也能感受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而毫无做作之感,在东湖感受到的是深刻隽永的美。
爱拍摄的介玲和小红不时拿起手机记录这美好的景致和对面我们。介玲示意我抬手臂和她互动做个爱心的姿势,我伸手弯臂,跟着介玲做可爱状。小红咔咔咔连按快门,拍下了介玲一系列有趣的表情。
我沉浸在此时此景,人生多么奇妙,四年前我们都不认识,她们仨还在天南地北,而今同坐一艘船,这是该百年才能修得的缘分啊。慧英姐是最深沉的那位,她总是能以她细腻的心,优美的笔触写出妙笔生花来,我们仨望向她的眼神里总带着深情的膜拜。
我想如果把女人比做湖,那慧英姐应该是深邃悠长的东湖,而我们仨是那明媚温暖的鉴湖。各湖有各湖的美,我们也各有千秋,想到此不禁嘴角上扬,刚好被对面的小红拍摄下来,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