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2025年春季新学期正式拉开序幕,我县各中小学纷纷准备了别具心意的开学仪式,迎接孩子们回到校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季新学期起,我县各中小学将全面落实“课间15分钟”(据《岱山新闻网》2月13日报道)。
在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压力和心理负担。课间活动时间延长5分钟,孩子们可以有更多时间放下书本,玩起来、动起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可以缓解疲劳、放松身心,促进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课间时间延长是个好政策,但有些担心也可以理解:没有活动场地和器材,怎么办?有些“乖孩子”留在教室不愿出来,怎么引导?有些教师把“课间延长5分钟”变成“拖课多5分钟”,怎么避免?好政策贵在真落实,课间活动贵在真延长,应在软硬件上下功夫。首先,保障孩子们充分享有课间时光,需要拓展活动空间,增设合适的运动项目,因地制宜开展课间活动。其次,课间时间延长也会带来安全挑战,需要管理引导和理解包容。相关部门应细化校园安全制度规范,明确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需要给予学校更多包容,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学校则应出台办法,杜绝不让学生离开教室、教师拖课等挤占课间问题发生,同时加强对学生课间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课间时间延长,是学校管理的小探索,也是以“小切口”推动教育变革的有益实践,折射出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说到底,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因此,课间时间的延长并非简单的加法运算,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全社会共同努力和配合。同时值得期待,通过这一小小改变,能够激发更多的教育创新,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