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水资源匮乏由来已久,开源节流是关键。为缓解用水紧张,我县秉承“外引水、内挖潜、广纳水”治水之道。建设中的磨心水库扩容工程,项目总投资3.99亿元,新筑大坝、提升库容,建设集蓄水保供、排涝减灾与生态绿化三位一体的规模型水库。《实干奋进·向新前行》一起探访岱山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
建坝蓄水,水“利”民生。作为扩容工程的关键性基建项目,磨心水库大坝历时2年浇筑,建设者用智慧与汗水成就岱山水利“巨无霸”。
磨心水库位于岱山本岛东部,属于岱东片流域。此次扩容工程包括混凝土大坝、环库道路、库区管道、加压泵站及管理房等项目。今年7月15日,工程迎来了重要节点——大坝浇筑顺利结顶。“大坝顺利结顶标志着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接下来,将开展铺装层施工和栏杆安装。”磨心水库全咨管理部现场负责人裘彬表示。
27万方的混凝土、358仓的浇筑、700多个日夜奋战,这是工程项目部对大坝建设过程的清晰记录,每一个数字背后是水利建设者夜以继日的付出。“总混凝土方量为27万方,差不多有120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磨心水库扩容工程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陆海说。
大坝施工是磨心水库扩容工程的关键,坝体质量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从基础开挖到坝体浇筑,从技术攻关到质量控制,每一步都凝聚着建设团队的智慧与汗水。“针对大坝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我们选用了四级配骨料设计,以有效降低水化热。”陆海介绍道。
“水化热”是指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的热量,升温期的膨胀与降温期的收缩容易导致结构开裂。破解混凝土浇筑防裂这一高难问题,工程项目部科学论证、精心设计,对骨料预冷、混凝土拌和、运输、入仓等环节实行全程温控,坝体浇筑过程采取通水循环,严把浇筑质量。
“我们采用冷却循环水,水管间隔1.5米就有一层,总长度约七万米,为大坝混凝土施工提供全方位的温度控制保障。”磨心水库扩容工程施工负责人何源说。
坝体内埋设的水管如同大坝的“血管”,炎炎夏日为混凝土“降温”,凛冽寒冬为混凝土“保暖”。然而,磨心水库大坝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其他挑战。陆海说:“磨心水库大坝坝高有60米高程,坝顶高程以上正好是高压线,在施工过程中确实也有一定的困难和难度。”
面对高压线这一难题,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动态调整浇筑高度的施工方法,在确保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将高压对作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原磨心水库库容量约为180万立方米,扩容后提升至80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5个小高亭水库,占全县饮用水水源总库容的40%,当之无愧成为全县最大库容的水库。
如今,63米高的新建大坝横卧垭口,山谷起平湖指日可待。站在坝顶往下眺望,坝体外侧一个个绿化平台已初见雏形,这里将被种上绿植,与周边的山体融为一体,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程建设理念。
大坝巍然矗立,库区封闭待蓄。扩容后的磨心新水库,将有效缓解海岛水资源紧缺问题,进一步完善本岛供水格局。从大陆引水、到海水淡化,从水库扩容、到库库联网,海岛岱山不断书写新时代“治水”答卷。
记者手记: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治水从来不是简单的工程命题,而是一道写在大地上的民生方程式。磨心水库的扩容,扩的是容量,更是民心;蓄的是清水,更是未来。当汩汩清流沿着管网流入千家万户,每一滴水都将诠释着“发展为民”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