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浙江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发布,岱山县与杭州余杭区、宁波鄞州区等共同被列为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之一。从执法监管到生命救援,从物资配送到安全生产保障,我县无人机先行先试的实践已渐次展开(据《今日岱山》8月30日报道)。在低空经济风起云涌的当下,岛城无人机日益呈现海岛特色。展望未来,要进一步赢得“制空权”,理当“飞”出低空经济新优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全新部署,其中强调“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央一再强调低空经济的同时,我县被列入全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发展机遇就在眼前。我县在低空经济领域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推进,海岛特色的应用场景迅速展开,显然已有良好的开端。保持领跑姿态,不断创新突破,完全有望将先发优势转化为领先优势。
新需求带来新机遇,我县低空经济的快速萌芽应该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直接相关。作为岛屿众多、海域辽阔的海洋城市,对应急救援、物流运输、渔业执法等各种用途的无人机有着天然的、迫切的需求。而独特的海上应用场景,又决定了岱山必须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独树一帜,从而在打造低空经济海岛样板中彰显特色优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岱山是低空经济的天然“试飞场”,高档海鲜从渔场直达餐桌,快递隔空投递,药品紧急运送……每一项拓展开来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与此同时,海况复杂、风大浪急对无人机的抗风等级、续航能力、稳定性以及飞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谓每一项都不容易。
岱山的很多工作,难点在“海”,亮点也在“海”,只有通过攻坚克难,变难点为亮点,才能彰显特色、形成优势。发展低空经济,也应具备鲜明的海岛特色,否则就不可能适应海况、贴合岛情。正因如此,就必须建设自己的研发、测试、培训基地,拥有自己的人才团队,这样才能“飞”出具有海岛海洋特色的低空经济。我县低空经济虽已“飞”出了多种姿态,但距离产业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涉及各种有人驾驶、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活动,涵盖了从飞行器的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到飞行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的产业。应该说,作为产业的低空经济尚处于萌芽状态。
眼下,无人机虽已“飞”出各种形态,但称之为低空经济还有些牵强。因为,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不能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在可以形成经济形态的物流运输领域,之所以试飞的多、常飞的少,多半是因为无人机还没能解决成本问题。执法巡航、抢险救灾可以淡化成本甚至不计成本,因此该飞的都在飞。但要真正用于常态化运送海鲜、投递快递,就不能不核算成本,否则岂不是低空“不经济”?
尽早形成成本优势,低空经济才能真正壮大规模、产生效益,从而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把飞行成本降下来,固然牵涉到方方面面,如规模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等。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在研发上下功夫,通过成本倒逼不断推出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实惠的新机型。
我县低空经济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新质生产力破解技术难题,具有海岛特色的低空经济必将不断“飞”出新境界、新效益、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