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集团联合湘湖实验室土壤健康与菌肥智造团队在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盐碱地试种大豆,通过生物菌剂技术,最终获得初步成功。
历时三个月试种,近日,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盐碱地大豆完成收获。据介绍,首次试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两个大豆品种搭配三种合成菌群共同种植在同一片试验田,通过对大豆生长过程观察及各项指标检测,评估出最佳的大豆和合成菌群组合。
“第一测株高,第二测豆荚数量,第三测产量,第四测菌剂的菌能否定殖在大豆根或表面。从实验效果来看,我们有两个合成菌群的效果很好,在正常土地上的产量应该可以达到60%。”湘湖实验室土壤健康与菌肥智造团队研究员贾保磊说。
盐碱地种植大豆,受制于土壤盐分和土壤板结因素,大豆作物株高普遍较矮,产量偏低,有的甚至难以生长。为精准掌握不同合成菌群对盐碱地大豆生长的影响,此次试种过程,实验团队除施以菌剂外,尽可能让大豆处于相对苛刻的自然生长状态。
“今年用的菌剂只是纯菌,明年我们会施一些生物有机肥,收获前的一个半月,这边基本上都没有下雨,所以到时候可能会调整种植时间。”湘湖实验室土壤健康与菌肥智造团队助理研究员刘妍介绍道。
根据测产统计,最优试验组的大豆亩产约120公斤,平均株高50厘米,单株大豆结荚数量最高35个。“我们已经筛选出一个比较好的菌剂品种,明年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整个园区的种植技术全面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浙农科技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运营负责人周理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