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 蓬莱时评 > 地评线

当“烂梗”入侵校园:守护语言之美才是真传承
 
  岱山新闻网     2025年11月24日 09:53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前不久,重庆一名初中老师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的视频引发热议,这并非孤例。多位受访教师反映,不少中小学生日常交流中满口“烂梗”,甚至在作文里也频繁出现这类表达,约5%的学生曾在书面写作中使用。这些充斥着低级趣味、表意模糊的网络用语,正在悄然侵蚀青少年的语言环境,成为影响语言规范传承的隐忧。

  这一现象精准映照了网络时代语言生态的失衡。从“诗词歌赋”到“低俗烂梗”,部分青少年语言表达的转向,在教育者的担忧中,既暴露了语言素养培养的短板,也折射出网络环境对成长的深刻影响,语言传承最核心的价值是中文的规范性与庄重性,是文化延续的根基。这种将“跟风玩梗”等同于“潮流表达”的误区,模糊了“语言创新”与“低俗滥用”的界限,却清晰勾勒出守护语言之美的紧迫性。

  净化校园语言环境,亟需在“源头治理”“学校引导”与“家庭协同”三端发力。一方面,相关部门与网络平台应主动担责,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压缩“烂梗”传播空间,严肃查处借“烂梗”、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从源头为青少年筑牢网络语言“防火墙”。另一方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创新语言教育形式,通过经典诵读、文字游戏、写作竞赛等趣味活动,让学生感受中文从诗经楚辞到现当代文学的优美博大,引导他们辨别语言优劣,提升审美品位,推动语言使用从“跟风模仿”向“规范优美”转变。同时,家庭应做好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多阅读经典书籍,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规范表达,形成家校联动的教育合力,让规范语言成为生活常态。

  网络“烂梗”的热度或许会随潮流更迭而消散,但语言传承的重要性却历久弥新。中文作为承载千年文化的载体,其诗意与深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心守护。当青少年远离“烂梗”的侵扰,在规范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成长,才能真正读懂语言背后的文化密码,让中文之美绵延不绝。

  走进校园的语言课堂,那是文化传承的第一站。守护语言的规范性与庄重性,就是守护文化传承的根基与民族精神的底色,这份坚守,是对抗低俗潮流的胜利,亦是中文美学代代相传的关键。

 
来源: 作者:云朵 初审编辑:孙浙栋 责任编辑:王朋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我县扎实推进有机肥推广应用
青春夜校为青年“充电”助跑
【健康岱山在行动】守护健康减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
【安全生产在行动】常态化联合巡...
【实干奋进年】唯实唯干 奋斗奋进...
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学全会精...
我县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讨班
头茬草莓抢“鲜”上市
聚焦2025民生实事 | 提升院前急救...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