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法治在线》近期曝光的饰品安全事件令人震惊,一款标注“S925”的耳钉饰品,镉含量竟超标9000多倍。消费者佩戴后轻则皮肤瘙痒红肿,重则诱发接触性皮炎。那些标榜“纯银”“999足银”的廉价饰品,实则暗藏致命健康隐患。
“S925”本是国际公认的银饰标准,代表92.5%的银含量,如今却沦为不良商家伪装劣质产品的“护身符”。这不仅是虚假宣传的消费欺诈,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直接威胁。作为明确的一级致癌物,镉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长期接触会对肾脏、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对敏感人群危害尤甚。将此类有毒饰品推向市场,无异于“隐形投毒”。
当下饰品市场乱象丛生。从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到实体商铺,从“助农噱头”到“工厂直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俯拾即是。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贵金属知识匮乏、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大肆兜售劣质饰品,形成了覆盖生产、包装、销售的完整利益链条。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的套路,都是将商业利益建立在对消费者的欺骗之上。
根治此类乱象,必须多管齐下、重拳出击。首先要强化源头监管,筑牢安全防线。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大饰品生产企业抽查频次,聚焦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下架召回,追溯源头依法严惩,让违法生产无利可图。其次要压实平台责任,净化销售渠道。电商及直播平台必须建立严格的入驻审核与日常巡查机制,对虚假宣传、售假商家采取警告、限流、封店等刚性措施,绝不为劣质产品提供传播土壤。
完善标准体系与提高违法成本同样关键。当前饰品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尚存短板,需尽快修订完善,明确镉等重金属的严苛限值,并设定更具威慑力的处罚措施,让违法成本远超违法收益。
消费者亦需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饰品并留存凭证。若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安全是消费的底线,诚信是经营的基石。当“S925”的公信力被透支,当“纯银”沦为营销噱头,守护消费安全既需要消费者炼就“火眼金睛”,更离不开监管部门的雷霆手段与行业的自我净化。唯有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筑牢消费品安全防线,真正守护好每一位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