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岛先民与大陆亲缘关系
关于海岛先民的来历,当今有几种说法,但大多数学者认定的则是移民东渡说。虽然,最近的舟山考古又有重大新发现,即为定海的册子岛渔民从舟山海域打捞上来的130余块古动物化石,经中科院和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专家鉴定为生活在距今1万年或数万年前更新世时期的古动物群,即为江淮流域的古棱齿象、德氏水牛和四不像麋鹿等古动物化石,尤其是一件鹿角,上有人工加工的痕迹,从而引起舟山学术界的一场大讨论。“海浸残留说”又再次被提了出来。
其实,有关学者早已指出,在数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舟山原为滨海平原,并与大陆和台湾连在一起。若说四不象鹿、古棱齿象等古动物化石,在此之前,学者们也都在台湾和福建东山发现过,只不过在舟山海域的发现还是第一次。虽说,舟山原始岛民为海浸残留的先民有此可能,也许舟山古人类早在河姆渡时期之前已经存在。但时至今日还缺乏更有力的证据,尚待进一步证明。相反,移民东渡说,现有舟山大批新石器时期出土的文物作例证,似乎更可靠一些。
其实,移民东渡并不限于河姆渡时期一次。也许,早在河姆渡时期之前已经多次发生过。河姆渡时期之后,因各种原因,如吴越春秋时代,百越族迁移时,有部份迁至舟山,称之“东海外越”。在秦汉时期,因战乱,因灾荒,就会有大批大陆先民横跨海峡,乘独木舟等移民到海岛,从而定居下来。而这种移民性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规模。正如钟敬文先生在有关文章中指出的那样:“人的根本属性是他的社会性。民俗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群体活动。”为此,随着人流的的移动,大陆民必然把大陆内地的民俗传承到海岛,成为海岛人礼仪习俗的主要基因。由于这样种“亲缘”关系,致使岱山海岛的众多礼仪,与大陆内地颇多类同。这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