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伟绘
660万、680万、699万、727万,从2011年到2014年,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焦头烂额。而奇怪的是,如今一些已经工作、甚至收入还不错的年轻人,也常常吐槽自己的职业。
那么,好工作究竟都去哪儿了呢?
还没就业的,焦虑未来选择什么行业
今年秋季一开学,即将硕士毕业的小魏就紧张地投入到了找工作的大军中。小魏就读于北京一所“985”高校,学的是某文科类专业,近几年就业形势很不理想。“当初为了读研能上一个好点的学校,就选择了现在这个专业。以前一直觉得学校的牌子够硬,学校这个专业在全国又排名前列,找份满意的工作应该不会太难。结果真到了毕业季,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小魏如实说道。
由于可供选择的岗位并不算多,小魏也和班里的多数同学一样,匆忙投入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备考当中。可2015年“国考”的报考职位一公布,小魏又一次犯了难。尽管今年的招考人数有2.2万,创下了历史新高,但符合小魏条件的岗位却少得可怜。小魏把自己在宿舍里关了整整一下午,挨个核对招考岗位的报名要求。因为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又不是党员,最后只找到4个岗位供自己选择。
由于“国考”形势严峻,小魏的很多同学选择了“战略性转移”,开始把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校园招聘当中。根据往年的经验,小魏学这个专业可以去一些传媒机构做文字工作。但提起这些工作,他又一次摇起了头,“我干不了这行”。原来小魏之前也在一家报社实习过近半年的时间,但那段经历却并不愉快。初入报社,就被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加之之前从没有过相关的从业经历,缺乏经验,刚一开始时经常犯错,有时稿件还要反复修改——媒体工作让小魏很吃力。
近些年来,国内高校文科类专业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却并没有明显增长,就业形势一直不乐观。像小魏这样所学的专业“通”而不“专”的毕业生,在社会化分工日益明确和细化的今天,不得不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时间马上就到11月底了,“国考”笔试的日期也越发迫在眉睫。但对于以后从事哪一类行业、明年毕业前能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小魏依然感觉很迷茫,“还是先认真准备‘国考’,考完再看看有没有其他好的选择吧,谁让咱学的专业没有优势,还赶上就业形势严峻呢。”
已经就业的,吐槽自己选错了职业
2014年高考结束时,一则记者劝阻某省高考状元报考新闻专业的新闻蹿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业界良心”。一时间,“千万别报××专业”体红遍网络,人们纷纷吐槽自己选错了专业,入错了行。小高当时就是这些吐槽者之一。
小高4年前来到北京,在一家公司从事手机游戏开发工作。由于他在学校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最初就从程序员开始做起。刚一入职时,小高出于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加之对这个行业的喜爱,工作十分卖力,没过几个月就获得了加薪的机会,月薪超过了15000元。
但随着一步步的升职加薪,小高也越来越觉得这个行业给不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由、激情。随着工作压力变得更大,加班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而近些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手机游戏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平均只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一款手机游戏就要更新一次。“每次游戏更新的时候,加班到晚上12点是常有的事。”小高略显无奈地说,“而现在手机游戏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加班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小高感到厌倦,最终在半年前选择了跳槽,不过这次跳槽不仅换了公司,还干脆换了行业。他跳槽到一家娱乐公司,做起了视频播放器的制作工作。进入新的行业后,小高发现空闲的时间明显多了起来,加班也不再像原来那样频繁,只是薪水比原来少了近40%。谈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小高也显得有些迷茫:“其实我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一直从事现在这个行业,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每个行业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也都有让人排斥的地方。”
一些人像小高这样因工作的现实与生活理想的差距而吐槽,而另一些人则为所从事行业的前景而忧虑。不久前,一份名为《飞速进入2030年:未来的工作和工作场所》的报告在网上广为传播,报告称,客户服务、加工及中层管理等12种职业将于未来10至15年内消失。
随着移动互联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浪潮的冲击,如今行业兴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不少传统行业在衰亡的阴影下苦苦支撑,它们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稳定性与职业安全感与以往相比大打折扣,这也让一些刚入行而又无经验的年轻人感到忧心忡忡。
缓解就业焦虑,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儿
没就业的为找不到满意工作而焦头烂额,找到工作的却又吐槽自己的职业不遂心愿。那么,好工作到底都去哪儿了?
专家表示,出现如此种种的焦躁心态,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年轻人自身的原因。
从大环境上说,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进入高峰期,应届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不完善等因素也加剧了这种就业矛盾。
据今年7月份教育部公布的“近两年(2012、2013年)全国和各省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15个低就业率专业榜上有名,其中既有“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等这两年新兴的专业,也有像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几年前被炒得火热的专业,还有广告电视编导、播音主持、电子商务等看似高大上的专业。
而这些专业的低就业率,不少是由于各大院校在短时间内一拥而上重复设置造成。以动画专业和物联网专业为例,动画专业在1999年只有2所院校开设,而2008年则达到了1230多所本专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更是在2010年到2012年两年间实现了从0所到110所院校开设的爆发式增长。
从年轻人自身来说,据不少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们对工作环境、氛围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看重收入、发展前景,而且更在意工作是否好玩、能不能表现自我,因而跳槽频繁,职业忠诚度不高。
社会在发展,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年轻人是对社会变化最敏感的一群人,他们所忧虑和吐槽的问题,是社会、学校和就业者本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缓解就业焦虑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今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已经透露,将对7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避免学科的盲目设点、重复设置,这或将迎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革命性调整,对青年学生来说可谓是利好消息。而对于年轻人自身来说,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摆正就业心态,也许比抱怨和吐槽更重要。毕竟,所谓赚钱又多、事情又少、离家又近的工作不是没有,而是实在太难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