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海产,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并不是道独立的菜色,但是它本身蕴含了大海的味道,作为佐料,可以令原本平淡无奇的食物焕发出新的美味。你们猜到它是谁了吗?
它可以融入汤中,赋予普通的蛋花汤一种涩涩的纹理感,清脆的嚼劲和顺滑的口感形成了一种反差。
它也是日式料理和韩式料理中重要的配料,与中式的配汤不同,在日韩料理中,它的最佳伙伴是大米。
没错,它就是紫菜,这种生长在大海中随处可见的植物,它在海岛人的生活中并不显得特别,然而它却以卑微的姿态出现在各类菜品之中,提鲜亦或搭配。经历时间和潮涨潮落的孕育,紫菜,拥有了独特的滋味。
《舌尖上的中国》曾用四分钟的镜头描绘了福建霞浦的紫菜,那一排排深入海水的竹杆在夕阳下显得蔚为壮观。
在衢山镇,紫菜种植同样也是当地居民赖以谋生的手段。在这里,有不少人工养殖紫菜的人家,人们心照不宣遵循着时间的规律,所有人的步调保持着一致。
从前期准备到养殖,再到收割、晾晒,紫菜的生长需要时间的慢慢滋养。
选上两短一长的毛竹搭建“冂”形的支架,趁着潮水退去,滩涂裸露,数个支架由远及近平行插入滩涂并固定。两个支架中间,牵上尼龙绳做成网帘。十几个支架由网帘拉牵形成一长排,最长可达近百米。这样排出三列,紫菜养殖的“基地”才算完成。
潮水涨起,紫菜苗被浸没在海水中吸收养分;潮水退去,紫菜苗通过与阳光、空气的充分接触进行着光合作用。终于,一排排网帘上开始出现了变化——当潮水退去,一小撮一小撮的暗红色紫菜就在海风的拨动下渐生渐长。
潮涨潮落间,紫菜逐渐长成,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收割上的紫菜为保证不腐坏,需要尽快晾晒,所以对天气状况有良好的预判能力,是紫菜种植户最基本的本领,这决定了一年最终的收成。是否天晴,成为是否劳作的前提。
一副手套、几个箩筐是收紫菜的简单装备。顺着网帘把紫菜摘下来不难,简单机械的动作考验着劳作者的耐性。往后半月,“幸存”的一点点紫菜经过海水的滋养又能长出一茬来。这样收个三四次,紫菜才算真正收完。
然而工作远没有结束,晾晒得马上进行。用泵抽上来的井水有着极大的冲力,得以将紫菜里的细沙和其它杂质进行清除。清洗好的紫菜均匀铺在特制的竹筛子上,放在操场进行晾晒。
完全晾晒干后的紫菜才能制成饼状放到市面上贩卖,我们看见的紫菜已经是经过种植户一道道的工序,这种手艺虽不复杂,却浓缩着劳动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