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衢山种植大户庄华根正忙着准备新一年春耕。几年前,庄华根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抛荒地种植水稻。去年种植面积达180亩,今年他计划再扩大种植面积。
“收益不错,比小打小闹好多了。”庄华根介绍说,为推进农业种植现代化,他还购置了插秧机、耕地机等农机,效益上去了,人也轻松了不少。
而在高亭南浦村,该村引进了舟山千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集休闲观光和蔬菜种植于一体的基地。
近年来,我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目光集聚在“三农”发展,这让海岛发展现代农业充满了更多希望。
“通过土地流转和抛荒地整治,让有种植意愿的种植小户向大户转变,不但提高了种植效益,同时也提高了集约经营水平。”县农林局农业经营管理站站长方贤波说。
据介绍,2013年,我县将完成抛荒地整治1000亩和土地流转1000亩,以进一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今年,我们还将鼓励规模经营农户通过工商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和土地合作农场。”
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外,我县还积极探索和推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农民增收为切入点,鼓励各类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联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渔农业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益。
“成功了,与老品种800~850斤的亩产相比,增量在40%左右。”2012年,岱东农户花生新品种引进改良试验传来了喜讯。
沙洋花生一直以其优良的花生品质,独特的晒生口感赢得市场的认可。然而,随着原有品种退化严重,花生的品质也开始下降,制约了岱东花生产业的发展。不过,在合作社的推动下,花生种植农户开始尝试引进新品种,提高花生品质。
“新品种‘福花6号’花生不仅产量增加,品质也不落下风,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岱山县兴丰沙洋花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是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据了解,到2012年底全县渔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3家,其中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规范合作社29家。
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带动了农产品品牌建设。2012年,岱山源泰禽蛋农民专业合作社、岱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衢山外高涂经济合作社共5个农产品均已通过省级产地认证,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
据农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全县农业产值1.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2.4亿元,同比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17724元,同比增长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