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已于20日正式开启,受高温天气影响,防暑降温成为市民关注重点。医生提醒,应科学防暑,防“高温病”于未然。
记者从县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近期因为高温引发的中暑等相关疾病患者有所增加,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乏力等不适症状。
“基本上每星期都有中暑的病人,特别是在闷热环境中长时间作业的,像船厂电焊工工作时需要戴上防溅、防光防护装备,这样就会阻碍散热,极易引发中暑。”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夏金松说。
据悉,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汗液蒸发受阻,热量无法正常散发,极易引发中暑。另外,老人、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身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也是中暑的高发群体。医生提醒,如出现中暑相关不适症状应及时送医。
“预防中暑,需要保证环境通风,并持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一旦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中暑迹象,首先得脱离闷热环境,随后敞开降温,用温水擦浴,然后大量饮水,最重要一点是要及时就医。”夏金松说。
未来一段时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易中暑人群务必提高防暑意识,科学防暑平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