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频道(2013) > 美丽非遗 人文蓬莱 > 表演艺术

民间音乐——舟山渔民号子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13年8月7日 17:44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历史渊源

  舟山渔民号子何时起源因无志书记载已难查考。从劳动号子与生产紧密相连的关系来看,舟山渔民号子应与传统海上渔业捕捞、海上运输业规模化时代基本同步。

  千百年来,岱山诸岛与舟山、宁波、温州、上海等沿海大陆之间,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早年的海上交通船都是木帆船,与海上进行渔业收购交易的也是木帆船(俗称“冰鲜船”)。“宋、元时,舟山设竿缆渡,与境内秀山、岱山等岛通航。元设泗洲塘渡,为岱山早期对外客运航线。明海岛居民迁徙内陆后,航线废。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岱山县东沙角山渚头设泗洲堂渡,置木帆船三艘往返岱山、定海、宁波”(《岱山县志》356页)。“宋、元时有官盐船,晚清时渐盛,大型木帆货船20余艘,每艘载重1500至3000担(旧时每担160斤),约3200吨。民国初期至抗日战争前,海运业发达。境内大型木帆船货船115艘,平均每艘载重240吨,航行福建、温州、上海及长江南通、镇江、启东、青龙港等地”(《岱山县志》361—362页)。从上述史志记载来看,岱山海上交通及运输业皆始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晚清至民国期间。

  而岱山海洋渔业生产,则比海上交通运输业要早。据《岱山县志》记载,“公元3世纪(南北朝),已用竹簖、布网等工具,围捕、拦截鱼虾,单人不能进行时,一般以父子兄弟等家庭成员组成作业单位,形成家庭渔业。在沿岸捕捞及近海生产中,2-3人小木船作业,长期沿袭”。“唐代中期,沿海捕捞发展,船网增大……”(《岱山县志》第183页),捕鱼工具有了进化。“唐代海岛居民以海为利,以渔为业,宋元时初具规模”(第118页)。宋时已有长约10米渔船,载重量3—4吨”(《岱山县志》143页)。“查大德《昌国洲志》已有渔盐之名,知元时已渐发达”(《岱山镇志》卷五.志渔第一页)。“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至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间,岱山因倭寇肆淫,朝廷实行“清野之策而墟其地”,迁岛人于大陆(《岱山县志》第2页)。明嘉靖四十年后朝廷开禁,“是年起,倭寇基本平息,沿海居民复来岱山捕鱼、开荒定居”(《岱山县志》第3页),故作为海洋民间文化形式的渔民号子也随着渔业生产的复苏而复苏。“至清康熙年间,岱衢渔场形成,每年四五月黄鱼汛,江、浙、闽诸省数千渔船集于东沙角、岛斗岙一带捕捞大黄鱼”(《岱山县志》第3页)。“民国6年(1917年),汛期集渔船万余艘,渔民8万余人”(《岱山县志》第118页)。随着各地渔民集聚岱衢洋捕捞大黄鱼及居东沙、衢山两镇从事相关鱼类加工业,当时岱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清诗人王希程曾作《蓬莱十景诗》——“衢港渔灯”和“横街鱼市”,诗文描述当时岱衢渔场洋面与东沙、衢山(岛斗)两镇渔业繁荣的景象:“水天无际夜溟朦,照沏渔灯万点红,人语依稀人影乱,过鲜船在海当中”;“海滨生长足生涯,出水鲜鳞处处皆,绕见喧阗朝市散,晚潮争集又横街”。至民国期间,岱山渔业仍延繁华之势。据民国6年(1927年)统计,在岱渔船达1.26万艘,渔民8.27万人,岱、衢两岛上形成传统渔业生产基地。于是,与渔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舟山渔民号子在这段历史中进入了兴盛期。直至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中期,鱼汛时节岱衢洋仍现百舸穿梭、渔帆如织的壮观场面。渔船渔人至处,各种渔民号子时而此起彼伏,甚为悦耳,场面震憾人心。

  岱山“渔歌”一词,清诗人陈文份在《蓬莱十景之南浦归帆》(《岱山镇志》卷二十艺文第九页)中曾有诗曰:“……绿波春水桃花涨,红蓼秋风荻苇矶,唱晚渔歌惊倦鸟,烹鱼沽酒趁斜晖”。可见晚清时渔歌号子已在岱山盛唱。

  综上所述,舟山渔民号子约在唐、宋时期已经形成,清康熙年间至民国期间达到繁荣程度。直至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舟山渔民号子仍呈鼎盛之势。

  然而,岱山的渔业运输的繁华,也促使了舟山渔民号子的传播。据老人们介绍,清末至民国年间来岱的江、浙、沪、闽等地渔民和商人,每年约有二至六个月时间在岱衢洋面及附近东沙、衢山两镇生产、生活,且有部分在岱另立新家。当渔汛结束,各地渔船赶赴其他海域或返至老家,舟山渔民号子也随着这些人而得以传播。另外,一些身怀绝技的岱山籍船匠(俗称“大木师傅”),走南闯北到浙东一带造船,每当新船下水试航时即要以喊号子统一操作步骤。因此船匠也成为舟山渔民号子的传播者。

  舟山群岛的普陀、定海、嵊泗等地,与岱山物产相同,渔业结构相似,渔民号子广为传播,故在整个舟山群岛,将渔民船工们喊的号子统称为“舟山渔民号子”。经过历史上各个阶段并多种渠道的传播,舟山渔民号子已辐射于我国东南沿海各地,播及整个东海区域。

 
来源: 岱山县非遗保护中心  作者:  编辑: 潘成汉  责任编辑:袁碧华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激扬巾帼志 奋进新征程 女职工共...
节日看文明旅游:文明出游也是一...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丨县卫健...
我县1528艘应休渔船全部回港休渔
“五一”小长假 东沙音乐集释放海...
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扩大...
卢建波检查“五一”旅游环境、交...
我县调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
节日看文明旅游:文明出行 莫让不...
五一“村游”正当时 “集章打卡”...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