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顿饭要折腾半天,现在走五分钟就能吃上热腾腾的三菜一汤,政府还给我们老年人打折呢。”8月28日10时许,不少像王老伯这样家住附近的老人陆续走进位于高亭镇长河路的“幸福食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县把老年助餐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用财政“小资金”撬动服务“大体系”,让海岛老人“食有所安、老有滋味”。截至2025年8月,全县累计建成51个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点位,形成15分钟服务圈,日均供餐能力达4500份,累计服务老人突破148.3万人次,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
“没有财政托底,幸福食堂开不起来、更活不下去。”县财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城市社区新建“幸福食堂”最高可获50万元建设补助,运营后还能享受3~15万元年度奖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星级最高可获22万元。
自2024年以来,全县已兑现各类助餐补助862万元,其中“幸福食堂”190万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76万元、“阳光厨房”21万元、服务点位175万元,真真切切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安。”记者了解到,我县在全省范围内还率先出台了《规范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消防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阳光厨房”建设、食品安全员配备、每周菜谱公示等纳入硬性指标。
今年上半年,县市场监管、消防、财政等部门联合开展9轮“飞行检查”,发现消毒记录不全、食品留样不足等16个问题,全部限期整改并回访销号。针对个别点位“重建设轻运营”苗头,县财政局建立“花钱必问效”机制——绩效评价低于80分的项目,次年预算压减20%;连续两年不合格直接取消资格。
“不仅管一顿热饭,更想给老人一个温暖的‘家’。”在盛世豪庭嵌入式托老所,记者看到,老人们三五成群,来到托老所唠唠家常,时不时还有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
2024年以来,县财政局每年安排400万元左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其中55%以上来自福彩公益金,重点投向“七项服务”:洗澡、理发、洗衣、修甲、助餐、送药、精神慰藉。
据了解,372.5万元建成的9家托老所,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居民小区,让老人“养老不离家”; 500余万元打造的海岛“幸福驿家”,集卫生、养老、助餐、物流、文化、便民“6+X”服务于一体,成为偏远海岛的“民生码头”;56万元“守护夕阳”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200余位留守老人提供上门理发、修脚、家电维修等“微服务”,让“一个人的岛”不再孤单。
一餐饭,温暖一座岛;一片情,幸福一群人。接下来,我县将迭代升级“幸福食堂+托老所+幸福驿家+上门服务”四级网络,探索“财政补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可持续投入机制,让幸福滋味“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