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现代化之路: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三个关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反思过去的历史经验和放眼世界总结各国发展的新鲜经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走向成熟。它完全改变了过去比较简单直接地通过消灭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主张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当然也有某种限制和斗争)来建设社会主义。
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
一是继承和借鉴。有如上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从哲学上讲为对立和统一,从政治层面说为对抗和继承。两者的对立和对抗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只是其一,还有继承关系。对此,我们的老祖宗在论证社会主义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同时,就有明确论述。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上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列宁讲得更为直接:我们“没有资本主义文化的遗产,我们建不成社会主义。除了用资本主义遗留给我们的东西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用来建设共产主义”。他还说:“如果你们不能利用资产阶级世界留给我们的材料来建设大厦,你们就根本建不成它,你们也就不是共产党人,而是空谈家。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留下来的一切东西。”前面已讲过,在党内,毛泽东是第一个说中国资本主义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还要发展它的人。邓小平的认识有如上述。胡锦涛在十七大讲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时也说:“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要继承和借鉴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二是共存和补充。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和补充的关系,有如前述,尽管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在1956年前后都阐述过这样的思想,但未能作为政策实施。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方面的思想。除前面介绍的以外,他还强调,在经济制度方面,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我们实行开放政策,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还说:“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要“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中国不走这条道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我们还要积累新经验,还会遇到新问题,然后提出新办法。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相信,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邓小平的论断是正确的。
三是辨析和吸纳。对资本主义的东西要加以辨析、剥离、吸纳、结合和利用,尽管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20世纪50年代也有这样的思想,但没有展开。将这个思想讲得最为明确、发挥得最为充分,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广泛运用的,还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邓小平对此有大量论述。他认为,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都说成是资本主义的。有的属于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都可以用,一些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方法,不存在姓“资”姓“社”问题。早在1980年,他就指出:“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他辨析、剥离、吸纳、结合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内属于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最大成果,就是将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出来,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并且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根本标志。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邓小平是伟大的典范。这个典范也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充分认识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斗争是长期的,有时甚至会激化。在世界范围内要以两手对两手,纵横捭阖,绵里藏针。在国内,这种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会继续存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斗争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努力克服资本主义的负面影响。邓小平同国际上的反华思潮和国内的“全盘西化”论作斗争所表现出的坚定立场和坚强意志,世人有目共睹。另一方面,他又绝不因为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对社会主义有负面影响而惧怕它和不敢利用它。他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对资本主义文明加以辨析、剥离,充分地吸纳、结合和利用其积极的东西为社会主义服务,甚至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要素。在这方面,邓小平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辨析、剥离和吸纳的工作,我们还要继续下去。
中国共产党经过90个春秋的风风雨雨,能取得如今的伟大成就相当不容易。如果说20世纪是中国共产党人创业,使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创业,使中国发生更大的变化,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世纪。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还必须继续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社会主义既然是以资本主义作为母体而诞生的,那么它就必须充分汲取母体的营养才能茁壮成长。只有这样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
来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4期